第一,第一,還是第一!截至去年11月,海南市場主體增速已連續33個月保持全國第一,存續市場主體突破230萬戶。
市場主體不斷破土而出、蓬勃成長,折射出的正是“土壤”之變。

G15沈海高速公路海口段海秀互通路段。近年來我省暢通路網,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硬實力。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洋浦經濟開發區海關、洋浦港海關工作人員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困難、幫助解決問題。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過去這一年,海南直面營商環境痛點,以改革開路,靠創新破題,推動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雙向奔赴”。

在海口高新區藥谷工業園區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忙生產趕訂單。 (資料圖)
刀刃向內,革故鼎新——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原則,海南實施準入即準營、國土空間智慧治理(土地超市)等八大領跑行動,開展專利開放許可試點,探索建立“審管法信”聯動機制,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營商環境創新示范案例。

在海口江東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窗口,工作人員為群眾提供咨詢服務。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簡政放權,流程再造——以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海南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和政務服務“零跑動”改革,持續深化“極簡審批”制度,完善“一網通辦”“全省通辦”等機制,在全國率先探索承諾即入制和準入即準營,市場環境更便捷。

來自英國的戴維在海口江東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個人繳稅業務。(資料圖)

在三亞市政務服務中心企業開辦綜合窗口,工作人員整理已經為企業辦好的相關文件和印章。(資料圖)
作風轉變,靠前服務——圍繞企業所思所想所盼,海南常態化開展1000余場“政企面對面”系列活動,推廣實施企業首席服務專員制度,啟動“萬名干部下企業”服務行動,逐步建立健全政企常態化溝通機制,完善問題閉環解決機制,真正做到“企有所呼、我有所應”。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瓊中政務服務中心為企業準備了“企業開辦大禮包”。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從設立省營商環境聯席會議制度,到組建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再到成立全國首個省級營商環境建設廳,海南腳踩“油門”,推動營商環境建設持續優化、迭代升級,正讓越來越多市場主體生得下、長得大、活得好。(海南日報海口1月10日訊)
我看見
海建(屯昌)城鄉更新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
黃子忠
過去這一年,我們深切感受到了海南營商環境的“溫度”。我們是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去年在推進建設屯昌海馨家園安居型商品住房項目過程中,該縣行政審批服務局主動提供了項目審批全程包辦代辦服務。
對于企業而言,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在他們“多對一組團式”服務下,我們免去來回奔跑審批之苦,還獲得了路徑最優、效率最高的審批方案。從這一過程中可以看出,這群“店小二”真的把企業的事情當成了自己的事情來辦,這讓我們倍感暖心。
海南洲仔島海洋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翁育娟
從“無人辦”到“立刻辦”,這兩年,海南營商環境之變,讓我們感觸良多。因不同部門間規劃“打架”,我們投資建設的一個項目擱置良久。在四處尋求解決路徑無果的情況下,去年,我們將問題反映到了省營商環境問題受理平臺。
與以往部分領導干部對企業反映問題不夠上心的情況不同,這次相關職能部門主動反思、主動整改,解決問題的態度很堅決,問題也很快得到解決。這一次經歷,讓我們看到了干部作風之變,有了好的干部作風,相信今后海南的營商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
海南好思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吉小明
作為一家從事軟件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我們可用于抵押貸款的固定資產并不算多,但研發又需持續性的資金投入,因此在碰到資金周轉問題時,往往會遭遇金融機構的各種冷遇。但這兩年,海南推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不斷加大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力度,讓我們不再面臨“融資難”的尷尬。
去年,在還清50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后,我們又成功續貸了500萬元。一筆筆放貸快、費率少、門檻低的貸款如同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讓企業“貸得來”又“用得起”,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在海南投資興業的信心與決心。
(文字整理/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原標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