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建了新的電動車車棚,我們充電更安全更方便了。”6月21日下午,在龍華區四季華庭小區二期,白色新車棚下,一排排電動自行車整齊停放,幾位居民正拿著手機輕松掃碼充電,對新建停車棚十分滿意。
據了解,龍華區以“嚴實效”標準推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把小切口整治作為集中整治的重中之重,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精準施策、協同發力,推動整改整治取得實效。其中推進電動車棚建設工作,既滿足了居民的日常充電需求,又有效避免“飛線”充電帶來的安全隱患,還提升了小區的整體環境,得到了廣大居民的好評。
海口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康登淋 攝
傾聽群眾心聲 解民憂辦實事
當天
剛在車棚里充完電的居民龍碑生介紹
之前住戶的電動自行車
經常見縫插針在小區里亂停
風吹日曬不說
還有人圖方便“飛線”充電
看著就心驚膽戰
四季華庭小區二期居民 龍碑生
以前充電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現在好了,這新車棚敞亮又結實,停車、充電都在這,離家近還安全,心里踏實多了。
四季華庭小區
黨支部書記熊玉琴介紹
小區規劃建設6個電動自行車車棚
其中2個今年6月剛建成
另有3個正在建設中
還有1個將在征詢業主意見通過后建設
以加快滿足居民的
電動自行車停放及充電需求
海口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康登淋 攝
作為一個有著20多年歷史的老舊小區
四季華庭先天存在配套不足的問題
隨著電動自行車數量激增
停放矛盾日益突出
一開始小區物業采取的解決方案是
將電動車集中停放在架空層
而在去年
出于消防安全考慮
小區已要求車輛全部移出
四季華庭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張武金
許多居民反映車子停在外面日曬雨淋,不安全也不規范,但是建車棚也存在著多重困難。一方面,有居民擔心小區內建車棚后,車來車往不安全;另一方面,大家在選址上也存在著分歧。
海口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康登淋 攝
龍華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
為回應群眾對車輛因日曬雨淋易老損、易起火的顧慮,區委、區政府將解決這一民生痛點作為重要實踐,分類施策推進室外標準化停車棚建設。龍華區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帶頭組織居民代表召開議事會,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如車棚的設計和選址、規范管理等方面,協調群眾各方訴求及意見,凝聚共識、化解矛盾,讓停車棚建設更貼近居民的實際需求。
多方合力推動
難題迎刃而解
如何確保小區居民
電動自行車停放及充電安全?
龍華區消防救援大隊
工程師劉婷婷在現場介紹
該區組建了7支專業隊伍
對全區1100多個住宅小區
開展了地毯式排查
海口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康登淋 攝
龍華區消防救援大隊工程師 劉婷婷
我們根據小區的管理模式、停車充電現狀、消防設施配備等,科學評估風險等級,劃分成高、中、低三級,對應掛上“紅、黃、綠”三色警示牌進行動態監管,確保每個小區的風險隱患都清清楚楚。
龍華區營商環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
龍華區還出臺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準入正面清單》,規范和推進小區簡易車棚的建設。街道、社區和消防部門深入一線,做到“一小區一方案”。同時,鼓勵小區業委會和物業自籌資金建車棚,引導充電樁企業免費安裝智能設備,多方合力推動形成“安全是底線,便民是目標”的共識。如今,便捷、安全的充電體驗和整潔有序的停放環境,正成為龍華區眾多小區居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
下一步
龍華區將持續聚焦群眾關切的
熱點、難點、堵點問題
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
不斷提升群眾的
歸屬感、認同感和獲得感
讓“家門口”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寬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