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傳承精神
獨立隊在潭口渡口的浴血奮戰,點燃了瓊崖人民的抗日熱情。潭口一戰1個月后,黨領導的抗日隊伍從300余人迅速擴大到1000余人,步槍800余支,為后續更好地抗擊日本侵略者作了軍事準備。
“潭口阻擊戰雖然規模小,但是意義深遠,這場戰斗提高了抗日隊伍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中共海口市委黨史研究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潭口阻擊戰堅定了人民群眾抗日救國、保衛瓊崖的信心,推動了人民群眾團結抗日熱潮的形成。同時,也提高了獨立隊的威信,擴大了瓊崖特委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在全瓊的政治影響。
作為當年的水陸要沖,玉仙東村設立了我黨在海南的第一個交通站。在抗擊日寇的過程中,玉仙東村眾多群眾積極參與地下交通站的工作,為抗擊日寇作出貢獻,這些紅色故事也在村民們一代代的講述中得以傳承。
畢業回到家鄉工作后,冼恩喜以守護紅色根脈、弘揚革命精神為己任,他將先輩們的故事、文字整理成冊,并擔當義務宣講員,為到訪者講述潭口渡口阻擊戰歷史。經冼恩喜的整理得出,抗日期間,玉仙東村犧牲了11人。“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紅色記憶,是我們最珍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每個玉仙東村人都應該記住這段歷史。”在冼恩喜整理的文字中,他這樣寫道。眼下,冼恩喜正積極推動修建村史館,致力于將玉仙東村的革命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革命歷史不應忘記,紅色精神薪火相傳。如今的玉仙東村檳榔成林、稻田無垠,其所在的云龍鎮也已邁上了發展快車道。近年來,云龍鎮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加大對紅色歷史的宣傳力度,著力構建紅色旅游圈,積極推動紅色文旅融合發展。
瓊崖抗戰大事記
1939年2月10日
凌晨2時30分,侵瓊日軍乘登陸艇,在天尾港強行登陸,國民黨瓊崖守軍保安第十五團第二營營長侯伯明率隊阻擊。鏖戰至當日5時,日軍登陸成功。
1939年2月10日
瓊崖抗日獨立隊隊長馮白駒斷定日軍將從潭口東進,派獨立隊第一中隊火速趕到潭口渡口,利用地形構筑工事,嚴陣以待。潭口阻擊戰大出日軍意外,使日軍不敢輕視獨立隊,放慢了進犯進度。
1939年3月
瓊崖抗日獨立隊迅速發展壯大,從改編時的300余人發展到1000余人、800余支步槍、200余支駁殼槍。瓊崖特委將獨立隊擴編為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總隊(簡稱“瓊崖抗日獨立總隊”),馮白駒任總隊長。
1939年6月
瓊山縣委動員青年報名參加抗日獨立總隊,大批青年報名參軍。樹德、演豐、咸來、道崇四個鄉就有超過780名青年加入了獨立隊。
1939年8月
瓊崖特委、瓊崖抗日獨立總(縱)隊在瓊山縣建立交通情報聯絡總站,瓊山縣委也建立起聯系各區、各鄉、各村的情報聯絡站。
1939年冬
馮白駒代理瓊崖特委書記。
記者 梁冰 整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