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一病區專家團隊克服“腫瘤巨大、血型稀有、組織粘連”三重考驗,成功為一名腫瘤術后復發患者,切除一直徑達20多公分、重10斤的腹膜后脂肪肉瘤。
8月4日,患者王先生平安出院。
術后疏忽復查,腫瘤瘋長
去年10月,60歲的王先生因查出腹膜后腫瘤,在其他醫院接受了腫瘤切除手術,術后病理診斷為“腹膜后脂肪肉瘤”。這類起源于腹膜后脂肪組織的惡性腫瘤,具有瘤體大、生長速度快、易復發等特點。
術后,王先生因工作繁忙未按時復查,直到今年7月反復腹脹不適,就醫檢查后才驚覺:腫瘤早已“卷土重來”,且出現瘋狂的生長態勢。
影像檢查發現,患者腹腔中盤踞著一個20.6cm、形似哈密瓜大小的腫瘤,左側腹盆腔、腹膜后、右側腹壁等部位也發現多個腫瘤,這些腫瘤不僅像“藤蔓”般吸附包裹在左腎及腰大肌上,更將腸管、胃、肝臟、胰腺、脾臟等鄰近臟器擠壓得移位變形。
若不及時切除,腫瘤會加劇對腸管、胃等臟器的壓迫,引發嚴重腸梗阻等問題,導致無法正常進食、消化功能紊亂,甚至威脅患者生命。
王先生輾轉多家醫院,專家評估后均表示,由于病情復雜且手術風險極高,不敢貿然實施手術。
病情復雜,手術面臨多重考驗
隨著病情持續進展,體內腫瘤瘋狂生長,巨大的瘤體竟開始壓迫心臟,導致王先生出現了呼吸困難,稍一活動便喘息不止,心率也持續加快,身體承受著難以言喻的折磨。
在四處打聽后,王先生專程來到海南省腫瘤醫院尋求一線生機。
海南省腫瘤醫院、海南成美醫院院長、知名胃腸外科專家余書勇教授和胃腸外科一病區副主任蔡耀慶等進一步檢查評估發現,腫瘤不僅體積巨大,侵犯多個臟器,且位置較深,緊貼著腹主動脈、下腔靜脈等大血管。
不僅如此,由于患者此前接受過同類手術,腹腔內解剖結構早已改變,腫瘤與臟器組織粘連嚴重,邊界不清,手術操作空間極度受限。
更為棘手的是,患者血型為O型RhD陰性,即俗稱的“熊貓血”,該血型在人群中占比極低,血液儲備稀缺,術中用血保障面臨考驗。一旦術中不慎損傷,短時間內將大量出血,危及生命。
精密協作,專家團隊“拆彈式”精準實施手術
患者生命至上。為確保手術萬無一失,余書勇教授組織多學科會診,對病情進行全面剖析,并針對性地制訂了詳細周密的手術方案。同時,輸血科也提前行動,積極聯系海南省血液中心,充分做好患者手術備血工作。
蔡耀慶介紹,術中探查時發現,情況比預想更加糟糕,巨大的瘤體幾乎塞滿了整個盆腹腔,網膜和腹盆腔里還散布著大大小小近20個腫瘤病灶,與橫結腸、胃、左腎、脾臟、胰腺形成了致密粘連,儼然構成一個復雜的“腫瘤衛星城”。
最終,專家團隊如“拆彈般”耗時7個小時,精準實施“腫瘤殲滅戰”,不僅完整切除了主瘤體,更在毫米之間將腫瘤與左腎及脾臟精準分離,順利將所有肉眼可見轉移腫瘤病灶“一網打盡”。
蔡耀慶表示,腹膜后脂肪肉瘤復發時往往生長迅速,還可能侵犯周圍臟器或發生轉移,大大增加治療難度。他特別提醒:術后務必嚴格遵循醫囑定期復查,早期發現的復發病灶通常體積較小、侵犯范圍有限,此時進行治療不僅手術難度低,還能最大程度保留臟器功能,提升治療效益。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