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跑贏”風雨 保障“動脈”暢通
市氣象局以精細服務筑牢城市氣象安全防線
城市氣象服務,關聯著直抵人心的民生溫度;風云變幻之間,氣象數據是守護萬家燈火的“隱形密碼”。近年來,海口市氣象局不斷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氣象社會服務現代化,通過科技創新強化氣象災害預警能力,依托黨建引領深化部門聯動服務,在瓊州海峽通航保障、城市內澇防御等領域織密氣象“安全網”,讓精準預報成為守護城市氣象安全的“定海神針”。
在海口市氣象臺,工作人員通過瓊州海峽災害天氣監測預警保障系統關注各項指標變化,為港口船舶通航提供氣象服務。記者 康登淋 攝
創新技術 靶向預警氣象災害
氣象監測大屏上,瓊州海峽的風速、能見度、船舶動態等信息實時更新,市氣象臺工作人員在數據洪流中緊密關注著各項指標變化,為港口船舶日常通航提供氣象服務……近日,記者走進海口市氣象臺,了解這支氣象隊伍為保障海峽航運安全日復一日的值守與忙碌,體會他們在平凡日常中編織的氣象“安全網”。
“實時更新的系統數據,能夠幫助我們捕捉到瓊州海峽天氣的細微變化,及時研判天氣發展形勢,為保障船舶通航提供實打實的決策依據。”市氣象臺副臺長林正楊介紹,這套瓊州海峽災害天氣監測預警保障系統,正是破解海峽氣象保障難題的“利器”之一。
據了解,為填補瓊州海峽大霧監測領域空白,市氣象局聯合相關部門在海口秀英港、新海港及徐聞海安新港建成3套能見度激光雷達,監測范圍基本覆蓋瓊州海峽兩岸港口的港池和航道。在此基礎上,針對臺風、暴雨、海霧等災害性天氣開發的精準發布終端,可實現分災種、分港區的災害性天氣靶向預報預警,為各部門應對氣象災害及快速聯動提供決策依據。
“今年春運期間,我們與海口海事局建立特殊時段聯勤聯值聯動工作機制,派遣技術骨干進駐海口海事局聯合值班,大霧天氣時發布逐小時能見度實況和未來大霧天氣演變趨勢,為停航復航決策提供氣象服務支撐。”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與海事、交通等相關部門建立通航會商機制,2020年以來瓊州海峽已累計增加通航窗口期2000小時以上,有力保障瓊州海峽安全暢通。
強化聯動 保障城市交通暢行
8月4日午后,位于龍昆南路的一處單點雨量站前,市氣象局工作人員正在檢查設備運行狀況,并清理雨量器內的落葉雜物。據了解,為織密積澇監測站網,目前全市易澇點周邊區域已建成35個積澇監測點、14個單點雨量站,它們就像城市內澇預警的“千里眼”,能夠實時捕捉道路積水變化,定時向氣象部門傳回數據。
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破解城市內澇難題,氣象部門構建起“監測—預警—聯動”全鏈條城市內澇風險預警體系,并推動多部門協同響應:通過網格化梳理排水管網信息,建立內澇數學模型與風險閾值,建成海口暴雨積澇系統;與水務、交警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快速響應的聯動機制,及時發布風險預警提示,指導排水應急和交通疏導調度,緩解城市暴雨積澇造成的交通擁堵問題,保障城市交通“主動脈”安全暢行。
據了解,市氣象局以決策指揮需求為導向,強化氣象部門各級聯動和各行業多部門聯動,推行“一過程一策略”氣象預報服務,在臺風、強對流等天氣過程中,動態調整重點關注內容和防御對策建議,為“五停一關”、人員轉移等決策提供支撐。下一步,海口市氣象局將持續提升氣象監測預報能力,深化氣象科技創新應用,優化災害性天氣預警服務。同時,進一步強化與各部門的聯動協作,拓展服務領域、細化服務舉措,推動氣象服務更精準對接城市運行和民生需求,為海南自貿港核心引領區建設提供更堅實的氣象服務保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