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我們將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意味著暑去涼來,秋天的腳步逐漸臨近。在這個季節交替的時段,人體的生理機能也會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海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鐘軍華表示,掌握立秋節氣的中醫養生方法,從起居、飲食、情緒、運動等方面進行科學調養,對保持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從起居方面來看,立秋之后,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人們應當順應這一自然規律,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黃帝內經》中提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意思是說,在秋季的三個月里,應該早睡早起,像雞一樣按時作息。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則有助于肺氣的舒展。一般來說,晚上10點左右入睡較為適宜,早上6點左右起床,這樣可以保證充足的睡眠,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立秋之后,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夜晚睡覺時要注意保暖,蓋好被子,避免腹部著涼。尤其是老人、兒童和體質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適時增減衣物,防止感冒。
飲食調養在立秋節氣養生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秋季氣候干燥,人體容易出現口干、咽干、鼻干、皮膚干燥等癥狀,因此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防燥護陰為原則。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銀耳、蜂蜜、芝麻、藕、荸薺等。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于秋季發熱和內熱的病人食用。百合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秋季常見的咳嗽、失眠等癥狀有很好的調理作用。銀耳富含天然植物性膠質,加上它的滋陰作用,長期服用可以潤膚,并有祛除臉部黃褐斑、雀斑的功效。要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秋燥癥狀。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各種瓜果大量上市,但要注意適量食用,避免因食用過多生冷食物而損傷脾胃。
情緒調節也是立秋養生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秋季,自然界的景象由繁茂趨向蕭索、凋零,人們的情緒也容易受到這種變化的影響,產生悲傷、憂郁等不良情緒。中醫認為,秋季與肺臟相對應,而肺在志為憂,過度的憂愁悲傷會損傷肺氣。因此,在立秋時節,要注重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可以通過參加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來轉移注意力,如聽音樂、繪畫、書法、旅游等,以緩解不良情緒。還可以多與家人、朋友交流溝通,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釋放內心的壓力。要學會正視季節變化帶來的情緒波動,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以平和的心態迎接秋季的到來。
適當的運動對于立秋節氣養生同樣重要。秋季氣候涼爽,是進行體育鍛煉的好時節。通過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但是,秋季運動要注意適度,避免過度勞累。可以選擇一些較為輕松平緩、運動量適中的項目,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瑜伽、八段錦等。散步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運動方式,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還能使人心情愉悅。慢跑能增強呼吸功能,使肺活量增加,提高人體對氧氣的攝取能力。太極拳和八段錦則是傳統的中醫養生功法,動作柔和緩慢,注重氣息的調節和身體的整體協調性,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練習。在運動過程中,要注意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運動能力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時間,避免運動損傷。運動后要及時補充水分,以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
立秋節氣的中醫養生需要從起居、飲食、情緒、運動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調養。只有順應自然規律,科學養生,才能在秋季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發生。讓我們在這個收獲的季節里,做好養生保健工作,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新的挑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