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瓊山區大坡鎮的田野間,入目是胡椒綴滿枝頭,鼻端是青桔清香四溢。當地流傳著一句俗語:“胡椒種來蓋屋,青桔種來家用。”除了聞名遐邇的大坡胡椒,大坡鎮青桔的種植規模也在全省位居前列,種植面積達2.8萬畝。
今年以來,大坡鎮積極探索青桔產業特色發展路徑,構建“村集體公司+農戶”運營體系,形成政府、村集體、企業、農戶四級聯動的格局。這一顆顆“綠果果”正“抱團發力”,讓村集體和農戶的“錢袋子”不斷鼓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產業動能。
8月7日,在瓊山區大坡鎮中稅村,農戶正在采摘小青桔。記者 蘇弼坤 攝
從“憂價賤”到“穩保底”
8月7日,在大坡鎮中稅村青桔種植戶李美麗的果園里,一顆顆圓潤飽滿、青里透黃的青桔掛滿枝頭,二十多位工人正在園中忙碌采摘。
李美麗種植了80畝青桔,年產量超過20萬斤。她告訴記者,過去自己對接采購商,青桔收購價格波動很大,最低時每斤還不到0.5元。如今,在村“兩委”的帶動下,她將青桔賣到了大坡農產品集散中心,收購價比市場價每斤高出0.2元。“不僅如此,我們還有保底價格,這樣一來收入就有了保障,心里踏實多了。”李美麗笑道。
今年以來,大坡鎮建立起定點收購機制,由村集體公司統一收集農戶產出的青桔,采用市場化議價模式對接收購單位,將交易溢價部分全額納入集體賬戶,形成“農戶保底價增收+集體溢價分成”的利益聯結機制。
“種植戶統一將青桔賣到村集體公司,村集體公司在收購價基礎上,給種植戶每斤0.2元補貼,給村集體每斤0.1元補貼,這樣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都能有所增加。”中稅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明雷告訴記者,定點收購機制僅推行半月,中稅村就通過青桔統購統銷獲得經營性收入2398.4元,附近的新瑞村青桔經營性收入達到了3722.5元。
從“賣鮮果”到“全鏈賺”
走進大坡農產品集散中心,濃郁的青桔香味撲面而來。廠房內,分揀生產線正有條不紊地運轉。海南省印象大坡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何敦富介紹,分揀生產線將青桔按大小分成多個等級,較小的用來制作凍干茶包,中等的作為鮮果銷售,最大的用來榨制原漿果汁。
海南省印象大坡實業有限公司由中稅村委會、大坡村委會與路易集團共同出資成立。在鎮政府的牽線搭橋下,大坡鎮5個村投資入股,修建了大坡農產品集散中心,其中包括收購集散交易廠房、農產品初加工包裝廠房、倉儲物流中心等場所。
如今,集散中心日均收購青桔8萬至10萬斤,可制作青桔原漿10噸,凍干1萬至2萬斤。“我們的青桔供不應求,在全國50多個鮮果市場都建有倉庫,青桔原漿供應多個飲料企業。”何敦富表示,定點收購機制的推行提高了青桔收購效率,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加速前進的動力。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和村集體獲益。”大坡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打通了青桔產業發展的‘最后100米’,形成政府、村集體、企業、農戶四級聯動的格局。企業能收購到更優質的原材料,青桔收購有了保底價格,農戶收入得到保障,村集體也能獲得經營性收入,有效激發了各村發展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下一步,大坡鎮將對接科研院所和機構,進一步優化種苗,并打造青桔種植示范產業園。同時在深加工端下功夫,引入更多企業,拓展青桔加工產業鏈,讓小小的青桔爆發出更大的能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