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以“校園體育+”激活城市“運動力”
暑期校門開 健身一起來
今年暑假,海口90所中小學校園運動場館面向青少年定時免費開放,通過盤活場地資源,讓孩子們假期有了更安全的運動好去處。與此同時,海口積極建設休閑健身公共空間,既助力青少年暑期強身健體,也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運動選擇,激活城市“運動力”,助推椰城全民健身浪潮。
放眼望去,校門內外,處處有運動的身影。從校園體育到全民健身,當前,海口正通過體育設施設備的優化管理,推動運動場所智慧升級,持續提升城市溫度,助推體旅融合發展,讓“體育+”成為椰城越來越亮眼的招牌。
盤活資源 開放校園提供場地
今年暑假,海口90所校園運動場館面向省內外青少年定時免費開放,為孩子們提供更安全有保障的運動健身場所,開放的場館包括游泳館、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田徑場等。
“盤活暑期閑置的運動場館,可以讓更多人受益。”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暑假期間,青少年戶外活動需求增加,前來海口旅居的游客也有所增多,全市體育運動場所需求增大,而校園體育場館卻在暑期閑置,造成資源浪費。該開放舉措既能吸引青少年走進運動場,鍛煉身體、親近自然,還能補充城市公共服務資源,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為更多市民游客提供運動場地。
暑假期間,不少孩子來到海口市第一中學(高中部)游泳館游泳鍛煉。記者 蘇弼坤 攝
開放的校園運動場館,迅速成為海口青少年暑期的“出門優選”。連日來,記者走訪多所學校發現,自場館開放以來,每日均有青少年結伴前來,奔跑跳躍的身影、此起彼伏的歡笑,讓暑期寂靜的校園變得活力十足。
8月4日下午,家住秀英區長流鎮博生村的初二學生楊麗婷與同伴相約來到海口市長流中學,在羽毛球館展開“對決”,并進行“拉吊”等專業動作練習。作為該校羽毛球校隊隊員,每日練球已成為楊麗婷的日常習慣。校隊指導教師柯黨生在暑假期間也常來進行技術指導,讓學生們的訓練更加科學高效。
部分鄉鎮學校也同步開放了校園運動場地。8月5日下午5時許,在海口市瓊山區東昌學校操場上,孩子們或是跑步,或是打排球,在運動中揮灑汗水。該校校長陳川說:“開放運動場后,周邊農場的孩子有了安全去處,還養成了運動習慣,家長們也能更安心地工作。”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師生的熱情參與,各學校運動場館逐漸形成了暑假期間的“第二課堂”。通過暑假鍛煉與學期內體育課程的有效互補,孩子們能夠更好養成強身健體的習慣。
此外,部分由第三方運營的校園游泳館還開放了對外營業業務,允許市民游客入場運動。近日,記者在海口市第一中學(高中部)游泳館看到,來自甘肅的63歲“候鳥”老人李致勇正在暢游。“學校提供了游泳的場地,非常方便我們健身鍛煉。”他告訴記者,為鼓勵自己堅持游泳,他特意在此購買了游泳年卡。
優化管理 運動條件“智慧升級”
近日,記者走訪了解到,海口部分校內運動場館將智慧系統納入了安全管理。8月7日下午6時許,在海南華僑中學長彤學校免費開放的游泳館內,孩子們正在水中練習。現場救生員符明陽說,游泳池安裝了智能換水系統,24小時完成一次自動換水,確保孩子們游泳環境安全健康。
部分未免費開放運動場館的學校,正忙著升級改造運動場館。8月6日下午,海口市海景學校操場上,工人們正在進行智慧操場項目施工,一塊與人同高的電子屏幕穩穩立在跑道旁。“設備安裝完成后,孩子們可以自己操作,檢測運動水平,進一步提升鍛煉的科學性。”該校體衛藝處副主任吳英宇介紹。
8月10日,在海口市第二中學的操場上,不少學生前來踢球。記者 蘇弼坤 攝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海口市靈山中學運動場、海口市瓊山中學羽毛球館、北京師范大學海口附屬學校游泳池等校園運動場館也正在升級或改造中。下一步,海口還將在全市推廣智慧操場、智慧體育館等建設,為青少年提供更科學便捷的運動條件。
此外,公園等校外運動場地也正朝著智能化方向優化。8月9日清晨,海口市金牛嶺智慧體育公園內,市民李玉正在借助智能設備鍛煉身體,數字屏幕記錄著她的運動時間和消耗熱量。像這樣的設備,現場有十余臺。據了解,近年來,海口市積極推進智慧體育公園建設,已建成174個“口袋公園”,結合“公園+體育”模式,打造了一批智能化、生態化的休閑健身公共空間,致力于讓市民群眾享受“15分鐘健身圈”。“我們一家人有時會去公園、社區健身,有時會陪著孩子到學校運動場館鍛煉,現在海口的運動環境越來越好了。”市民吳燕笑著說。
體育“出圈” 激發城市運動活力
除了日常自發前往校內運動健身,這個暑假,椰城青少年的校外運動同樣精彩。暑假期間,海口組織16所帆船帆板運動特色學校的學生,在位于西海岸的海口市青少年帆船帆板訓練基地開展訓練。孩子們在海面上“乘風破浪”,晴空下的彩帆片片,引得來往行人駐足觀望。
據了解,近年來,椰城帆船帆板運動每年吸引超20萬人參與體驗。從青少年運動到全民健身,“運動熱”催生出的椰城體育消費新場景,讓“體育”成為城市魅力的鮮活注腳。
暑假期間,在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學的足球場上,孩子們展開比拼。(學校供圖)
“慕名而來,我們在彩帆下圓夢了。”來自成都的小游客鄭好和鄭愛近日在該基地完成了為期一周的體驗課。其母親謝女士告訴記者,她們通過媒體了解到海口的特色水上運動,于是專門規劃了“運動假期”出游計劃并前來體驗。“這比普通觀光更有意義,我的朋友圈被贊‘爆’了。”謝女士說,她計劃明年組織一期帆船帆板夏令營,讓親朋好友們“組團”來海口“運動游”。
海口市青少年帆船帆板訓練基地負責人戴軍介紹,今年暑假,基地日接待量突破300人次,游客類別包括企業員工、大中學生、親子家庭等。
椰城體育新業態也吸引著外地投資者的目光。近日,記者在秀英區榮山寮村看到,賽艇、槳板等水上運動已成為村里新興的“明星項目”。在該村的一家水上運動俱樂部,負責人陳宇告訴記者,他因看好海口的體育產業市場而來,現已推出了動力沖浪板等項目,滿足游客運動體驗的需求。
“目前已有3家水上運動俱樂部入駐。”榮山寮村駐村第一書記嚴雨介紹,俱樂部推出的單次運動體驗和體育夏令營等旅游產品,讓游客在村逗留時間從一兩天延長至四五天,有效帶動了村里餐飲和民宿的經營。
市旅文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口將持續優化服務保障,深挖消費潛力,并認真總結暑期市場經驗,對成功的新產品、新模式進行常態化、品質化提升,進一步打造更具市場活力的體旅融合產品。
8月7日,在海口市瓊山第四小學,居住在附近的孩子們在操場上打籃球。 記者 蘇弼坤 攝
“椰城體育還有更多潛力可挖。”海南省射箭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海口在滿足市民游客運動需求的同時,還可統籌體育資源服務社會,如開展水上救生專業知識科普、結合專業體育知識推出康養系列活動等,讓公益性體育運動環境與賽事經濟、康養產業相融合,形成更完善的“體育+文旅”生態圈,擦亮海口體育特色招牌。
記者手記
透過“體育”洞見城市活力
晨曦中,市民群眾利用社區體育設施鍛煉健身;晴空下,四方游客馳騁海面,“打卡”海口特色運動;暮色里,校警目送滿身汗水的少年走出校園運動場館,仔細檢查設施后緩緩關上校門……這些生動的日常場景,在海口的大街小巷譜寫出充滿活力的運動樂章,也展露了這座城市的旺盛生命力和脈脈溫情。
8月6日,在海口市長流中學,學生們在羽毛球館內開展訓練。記者 石中華 攝
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讓我們看到了體育成為城市活力源泉以及發展引擎的無限可能:鄉鎮少年用體育充實假期,“候鳥”老人在此強身健體,外地少年追尋帆船夢來到海口,遠方的投資者帶著創業理想扎根椰城……這些舉動超越了體育本身,體現出體育特色已然成為海口城市吸引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深入探訪的過程中,我們也能觸摸到海口體育存在的短板:部分學校因場地問題難以開放,智能系統推廣面臨預算缺口,“體育+教育+文旅”融合發展的機制還有待完善。但這些短板同時也指出了海口體育發展的努力方向,期待海口繼續蓄力,創新機制,補齊短板,加速“體育+”產業蝶變,奮力續寫城市新的活力篇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