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構建更高水平的口岸管理服務和通關信用監管機制
打造國際一流口岸營商環境
8月14日,“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十七場)——《海南自由貿易港口岸管理服務條例(試行)》(以下簡稱《條例》)和《海南自由貿易港“二線口岸”通關信用管理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專場在海口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條例》和《若干規定》將從2025年12月18日起施行,相關部門對其出臺背景和意義、內容等進行了詳細解讀。
提升通關效率和服務水平
發布會介紹,國務院批復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口岸布局方案》提出,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布局8個對外開放口岸和10個“二線口岸”。目前,8個對外開放口岸保持良好運行,10個“二線口岸”建成驗收、運行管理模式逐步形成,有必要通過立法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口岸布局建設、管理服務等制度安排及實踐經驗予以固化,為滿足“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通關、高水平監管的口岸發展要求提供法律依據。
《條例》在制定過程中,注重落實國家戰略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實際需求,注重制度設計的系統性和實踐引領性,注重強化口岸服務和保障,打造國際一流口岸營商環境。
具體來看,《條例》呈現諸多亮點:圍繞建設“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綠色”口岸,對海南自貿港口岸發展的主要方面提出了總體要求;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規范對外開放口岸準入退出、建設驗收、臨時開放、臨時啟用等全鏈條環節的制度和程序;通過明確“二線口岸”設立、建設、驗收、臨時啟用、退出等程序,強化各環節的銜接貫通;圍繞綜合運用制度創新、科技賦能、程序簡化、資源協同等手段,對提升口岸通關效率和服務水平作出相關制度安排;規定建立省級和市縣級口岸運行協調機制,明確口岸運行重大問題的協調處理規則。
構建通關信用監管機制
發布會介紹,為保障“二線口岸”通行安全有效、高效便利,《若干規定》的制定堅持以法治為引領,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以“智慧監管”和“信用監管”為抓手,通過自貿港立法創新構建“二線口岸”通關信用監管機制。
《若干規定》共27條,重點把握四個方面內容:一是注重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信用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以信用評價為基礎實施分級分類監管,依法開展失信懲戒;二是注重“二線口岸”通關監管與行業部門日常監管的銜接,形成“二線口岸”通關信用分類結果、實施精準分類監管,并推送至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強化行業日常信用管理;三是注重強化風險防控,創新設置反走私、海事兩類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對嚴重失信主體依法實施懲戒;四是注重回應企業和群眾的關切,將占比大多數的守信通關經營主體和個人依法列入高級認證企業或白名單,海關、海事等部門對其減少查驗頻次,給予“集中申報、分批出島”等便利化措施。
省營商環境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推進《若干規定》的有效貫徹落實,促進海南自由貿易港“二線口岸”通關便利,規范“二線口岸”通關信用管理,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順利實施。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