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今天的‘情緒魔法課’讓我知道,生氣時可以畫一朵烏云,再把它變成彩虹!”近日,在海口市秀英區海秀街道“教聯體”項目暑期課堂上,10歲的小琪舉著畫滿彩色線條的卡片奔向家長王女士。這一幕發生在家庭教育成長團輔活動的現場,也是海秀街道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項目的生動縮影。
美術課堂。
成長課堂:從“情緒魔法”到親子溝通
在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的教室內,二十多名孩子和家長圍坐成圈,在成長教育老師何麗花的引導下參與“情緒氣象站”互動游戲。孩子們用不同顏色的貼紙標注自己的情緒狀態,家長們則通過“心靈望遠鏡”觀察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前孩子發脾氣我只會批評,現在學會了先問一句‘你需要媽媽抱抱嗎?’”家長王女士在課后分享道。
成長課程是本次“教聯體”項目的核心內容之一。“我們調研發現,70%的家長反映與孩子溝通存在障礙,這些課程就是要搭建一座‘理解之橋’。”據海秀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針對暑期親子矛盾易發問題,在7、8月設計了12節成長Young親子課程,其中成長團輔課程聚焦親子溝通技巧,幫助家長識別和管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緒,教授家長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以前總逼孩子寫作業,親子關系緊張。”家長劉先生在采訪中坦言,通過親子溝通課程,他學會了“非暴力溝通四步法”,“現在我會先問‘你今天想先做哪科作業’,沖突少了,孩子效率反而高了。”
黏土課堂。
創新融合:親子收納課變成長健康教育新陣地
“原來疊衣服也有這么多技巧!”在成長young親子收納實踐課上,家長和孩子們跟著老師學習“口袋折疊法”,將凌亂的衣物變成整齊的“小方塊”。這是海口市秀英區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項目中一堂親子收納實踐課,看似簡單的物品整理,蘊含著豐富的成長健康教育內涵。
家長陳女士一邊和孩子疊衣服,一邊輕聲交流:“媽媽發現你把最喜歡的T恤放在最外面,能告訴我為什么嗎?”這樣溫馨的場景,是成長教育融入生活實踐的生動寫照,為家校社協同育人探索出新路徑。“我們不是簡單地教孩子如何疊衣服,而是通過物品整理的過程,觀察和引導孩子的心理狀態。”課程老師王冬梅介紹道。比如在“物品分類”環節,教師會特別關注孩子的決策過程;在“空間規劃”時,會引導親子進行有效溝通;在“回憶整理”階段,則注重情感交流。
一堂課下來,家長已經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長陳女士分享道:“以前催孩子收拾房間總會引發爭吵,現在我們達成共識,將一起制定整理計劃,孩子們的自理能力和時間管理意識一定會有明顯提升。”
舞蹈課堂。
特色課程:從收納整理到活力籃球,暑期課堂“百花齊放”
在“教聯體”項目,除了成長課堂,還有一系列充滿創意的特色課程,這些課程均由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西海岸校區、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秀英區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的名師團隊精心設計并授課,確保專業性與趣味性兼具,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收獲成長。
中國象棋課上,孩子們在楚河漢界間運籌帷幄;“玩轉黏土”課堂里,五彩斑斕的黏土變身恐龍、城堡;快樂口風琴的旋律則回蕩在音樂教室,零基礎的孩子們短短幾節課就能合奏簡單曲目;少兒舞蹈班的孩子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創意美術課上,水彩與想象力共同揮灑;趣味繪本閱讀則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活力籃球場上,運球、投籃的吶喊聲此起彼伏。“孩子每天回家都興奮地講課堂趣事,連午覺都不想睡了。”家長黃女士說。家長林先生則打趣道。“沒想到孩子回家還教我下象棋,說這是‘爺爺輩的益智游戲’。”
在智趣科學實驗課上,孩子們的探索熱情同樣高漲。 “老師,我的水火箭飛了五米遠!”“快看,小蘇打和白醋反應像火山噴發!”在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的實驗室里,科學名師吳海珠帶領孩子們用礦泉水瓶制作“水火箭”,用生活常見材料模擬化學反應。課程不僅設置了動手實驗環節,還通過“科學小偵探”“原理大揭秘”等趣味互動,引導孩子們觀察現象、提出假設、驗證結論。這堂課不僅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更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據了解,在“教聯體”項目的課程體系中,2025年暑期不僅在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開設了10個科目60節課程,更聯動天海社區居委會與天海社區“候鳥”人才工作站,設立社區教育學校,構建起多方聯動、資源共享的協同育人平臺,形成“學校+社區”雙陣地教學模式。從學校教室到社區課堂,項目總課程量達210節,將惠及兒童500多名及家長近200人。
這個夏天,這些精心設計的課程正為孩子們撐起一片成長的綠蔭,不僅讓孩子們度過充實的暑假,更讓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理念落地生根。“我們希望通過多元課程,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海秀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秀英區海秀街道“教聯體”項目由秀英區教育局、秀英區海秀街道辦事處主辦,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西海岸校區、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秀英區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協辦。從成長團輔課堂的親子溝通技巧,到收納課的生活實踐引導,再到特色課程的興趣啟蒙,“教聯體”項目正通過名校師資下沉、家校社協同的模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名師引領下探索成長的每一種可能。
秀英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聯體”不是簡單拼盤,而是要讓學校輻射社區、家庭反哺學校,實現教育資源的流動共享,最終形成育人生態閉環。下一步,海秀街道辦將把“教聯體”模式與“護苗”行動進一步結合,比如增設網絡安全教育、防欺凌講座等專題課程,并推動更多社區圖書室、運動場館向青少年免費開放。
特約記者陳創淼 記者楊玲
(海口網8月15日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