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假期海口鄉村打造文旅“深度體驗場”——
鄉野尋趣,遇見“向往的生活”
去瓊山區舊州鎮的雅蔡冷泉,感受一份天然的清涼;到秀英區石山鎮三卿村,探索古村風貌的魅力;來美蘭區靈山鎮溪頭村,體驗田園生活;在龍華區新坡鎮的潭豐洋濕地科普中心,享受歡樂親子時光……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海口鄉村游再次火熱出圈,迎來一波客流高峰,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把目光轉向鄉村,奔赴一場獨特的鄉土文化之旅。新消費場景、新業態項目讓鄉村從“觀光打卡地”變成“深度體驗場”,流量節節攀升的同時,更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經濟增量”。
活動多樣
解鎖鄉村新體驗
10月3日,作為2025海口藝術周系列活動之一的“萬年火山,古村尋韻”火山古村文化周,在秀英區石山鎮三卿村啟幕。

10月3日,游客在秀英區三卿村游玩。記者 石中華 攝
活動當天,“火山古村尋寶奇遇記”吸引大批游客手持地圖穿梭于古村巷陌,在完成闖關任務、與NPC趣味互動中,深度探尋村落每一處歷史印記;非遺DIY體驗區內,東山草編、秀英剪紙在游客指尖被賦予全新形態;黎苗服飾換裝體驗讓參與者融入古村景致,自由取景間感受非遺與古村風貌融合的獨特魅力。
一系列的深度互動體驗,仿佛引導游客一步步揭開古村“面紗”,讓鄉村游不再是簡單看看風景,而是逐漸邁向“沉浸體驗”的升級模式。
當天,美蘭區旅文局組織機車愛好者開展了一次“騎”妙之旅,一支由37輛機車組成的騎行隊伍穿梭于轄區多個鄉村,通過一場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巡游,為假期增添一道獨特的流動風景線。
在靈山鎮溪頭村,追溯古琴文化,飽覽濕地風光;在北港島,暢快地環島騎行后,走進村史館聆聽漁村歲月的故事;在東寨港紅樹林旅游區,漫步于棧道上,探尋生態的奧秘;在曲口渡口,觸碰生蠔文化與海洋文明,感受面朝大海、生生不息的漁家智慧……這場巡游活動,將機車文化與鄉村文旅、生態保護與科普研學主題深度融合,是一次深度感受美蘭自然生態之美、歷史文化之韻的獨特體驗。
在海口,一個個鄉村正在蛻變,一個個新時代的“歸園田居”故事正在發生。游客既能在傳統村落中飽覽鄉村美景、體驗非遺項目,也能在這一方小天地尋得一份假期的“松弛感”。

瓊山區云龍鎮的全球花果之旅生態旅游景區內,市民游客感受生態之美。記者蘇弼坤 通訊員龍泉 攝
在瓊山區舊州鎮的雅蔡冷泉,不少游客來此釣魚戲水、飲茶休閑,享受愜意的假日時光。“這里離海口市區近,聽說泡冷泉對身體好,特意帶家人過來體驗。”市民梁先生坐在冷泉旁的咖啡驛站,看著池內戲水的孩子笑道。
冷泉水不僅帶來清涼,其澆灌的冷泉芋頭也大受歡迎,不少游客在泡冷泉的間隙,點上一份清蒸芋頭。舊州鎮雅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蔡汝再介紹,假期雅蔡冷泉每日游客接待量達到800至1200人次。
寓教于樂
走進田園樂趣多
“把稻穗壓緊,再纏兩圈草繩!”10月1日,龍華區新坡鎮潭豐洋濕地科普中心內一派熱鬧景象,2025海口藝術周系列活動——潭豐洋手工稻草藝術展正式啟幕。扎稻草人比賽、捉泥鰍、扎染等豐富活動吸引了許多家庭前來參與,在親子協作間親近大自然、體驗藝術魅力。

10月2日,在潭豐洋濕地科普中心,市民游客進行扎稻草人比賽。記者 石中華 攝
在扎稻草人比賽環節,家長和孩子分工協作,選草、綁繩、裝飾,忙得不亦樂乎,歡快的笑聲此起彼伏。“平時工作忙,很少有機會和孩子這樣親近自然、體驗手工藝術。今天既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增進了親子感情,特別有意義。”市民張先生說。
同樣作為2025海口藝術周系列活動的昌學“我繪家鄉”主題漫畫創作活動在龍華區龍橋鎮昌學村舉行。40余名孩子散坐于大榕樹下,在火山石墻環抱中,開啟戶外漫畫創作課。他們將古民居、參天大樹、動漫小鎮等場景“搬”進畫里,每幅作品都充滿想象力。
一子落,滿盤活。近年來,海口各鄉村積極盤活田園資源,打造“田間課堂”“農趣體驗”等特色項目,讓青少年可以在摸泥土、認作物、學農活中,把課本知識變成可觸摸的生活體驗,讓親子時光在寓教于樂中綻放更多光彩。
去云龍鎮拔蘿卜、赴靈山鎮爭當“蓮藕小博士”、到東山鎮野外探險……假期里,小朋友陳思瑤的鄉村體驗日程被排得滿滿當當,足跡遍布海口多個鄉鎮村落。
“孩子平時總追著問‘蓮藕為什么有很多孔’‘茶葉怎么變成茶包’,以前只能查資料來回答,這次帶她參加石頭果園戶外機構組織的鄉村活動,跟著農戶下田挖藕、進茶園采茶,聽農技員現場講解,這些‘為什么’都有了鮮活答案。”家長季玲玉十分欣慰,“孩子還會跟我們分享這幾天的趣事,回來吃飯也不挑食了,鄉村田園真是最好的自然課堂。”
業態融合
樂享文旅打卡地
全球水果、奇花異草、流觴曲水……假期里,位于云龍鎮的全球花果之旅生態景區吸引了不少游客。在以全球五大洲命名的熱帶優異水果展示區內,游客們一邊欣賞奇花異果,一邊品嘗木鱉果、黃晶果等珍奇水果。
金棕櫚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少華介紹,園區以全球花果資源為紐帶,建有研學休閑度假區、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基因保存庫、種苗科研繁育區等,是一個集引種育種、科研繁育、產業服務、研學文旅于一體的農業種業科研文旅綜合示范園。目前,園區已從全球引進收集4000多種珍稀熱帶植物種植資源,其中新奇特優熱帶水果種質資源達800多個品種,未來將逐步開放漂流河探險、熱帶水果研學課堂、特色民宿等多元體驗項目,為游客帶來更豐富的游玩體驗。

10月3日,游客在榮山寮村風景秀美的海邊沙灘吃燒烤。 記者 石中華 攝
榮山寮村則上演著另一番熱鬧——白天可扎進海灣體驗皮劃艇、槳板等水上運動,累了便去臨海民宿、文藝餐吧點一杯椰子冰飲歇腳;傍晚坐在沙灘上,伴著落日余暉聽駐唱歌手彈唱民謠;入夜后,沙灘魚市亮起暖黃燈火,剛靠岸的漁船上,螃蟹、海蝦鮮活跳動,游客們挑著新鮮漁獲,轉頭就能到村里的餐館加工烹飪,就地品嘗這一口鮮。
“白天賞漁村景色,傍晚看落日聽歌,晚上還能吃上美味的海鮮,從早玩到晚不重樣,這種‘全鏈條’融合體驗很不錯。”游客林海文滿心歡喜。
鄉村好風景里孕育著“好錢景”,多重“混搭”催生了更多新場景。在靈山鎮溪頭村,同樣融合了垂釣、露營等多元業態,讓整個村子野趣滿滿、其樂融融。
在荷塘里,游客們赤腳入塘、俯身探尋,開啟一場挖藕大賽;充氣泳池內水花四濺,孩子們赤腳挽褲,與靈活的魚兒展開“追逐戰”,一片歡聲笑語;邁雅河畔的垂釣區則是一番靜謐景象,波光粼粼的水面旁,垂釣愛好者靜坐等待魚兒上鉤;當夜幕降臨,露營地亮起星星點點的燈光,燒烤的香氣彌漫在晚風中,游客們圍爐而坐,翻烤食材、暢談趣事,遠處隱約傳來悠揚的古琴聲,為這一天畫上圓滿的句號。

10月4日,溪頭古琴文化村的荷塘里,挖藕大賽吸引近百組家庭展開一場充滿歡樂的“藕王”爭奪戰。記者楊鶴 通訊員李昭陽 攝
“近年來,溪頭村引進了多元業態,并盤活資源新建了民宿。每逢假期,民宿基本是滿客狀態。”海南溪頭古琴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藍告訴記者,多元立體化、特色鮮明的業態矩陣,不僅讓古村重煥生機,也成了帶動村民增收、文旅消費提質的新引擎。
從“單一觀光”到“多元體驗”,從“日間游玩”到“全時消費”,如今海口鄉村文旅正不斷豐富消費場景、延伸產業鏈條,不僅讓游客找到了“向往的生活”,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活力。未來,海口將繼續深耕鄉村文旅業態融合,讓更多鄉村煥發生機,繪就全域旅游的美好畫卷。
記者手記
告別“千村一面” 方能以“特”制勝
這個國慶中秋假期,海口鄉村游“熱”力十足,游客在鄉野垂釣、采摘、露營、做手工,感受最淳樸的民風民情,品味鄉村慢生活。
海口鄉村游之所以能成為節假日“流量擔當”,核心在于“特色化”“差異化”的精準破局,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招牌”,避免陷入“同質化”困境。
靈山鎮溪頭村建設古琴文化體驗館,并引入露營、越野車、皮劃艇等多種游玩項目,將古琴雅韻與現代休閑業態結合;西秀鎮榮山寮村更是走出了一條傳統漁村轉型蛻變的新路徑,既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也為游客提供了親近自然的新選擇,已然成為眾多濱海鄉村探索發展路徑的“航標燈”。這種“一村一特色”的發展思路,讓每個鄉村都有了獨特的“性格”,自然能持續吸引游客“打卡”。
除此之外,海口鄉村游還可在業態融合方面做更深文章,推動發展“文化+旅游”“康養+旅游”“體育+旅游”“交通+旅游”等多種形式,守住“特色”之本,注入“融合”動能,讓鄉村游從“一時熱”變為“長久火”。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