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繪民族團結“同心圓” 綻放和諧發展“幸福花”
海口市多措并舉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近日,海南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召開,對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和模范個人給予表彰。海口市社會主義學院、海口市瓊山第四小學、海口市演藝有限公司等3個集體,海口市龍華區金貿街道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羅新建,瓊山區黨派服務中心職員陳星帆,海口市龍岐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葉顏等3人獲表彰。這一份份榮譽,是對這些集體和個人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貢獻的肯定,也是海口市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生動注腳。
海口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載體等舉措,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海口打造“六個之城”貢獻民族團結進步力量。
開展多彩活動
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
“大家現在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和扎染方式,染出自己喜歡的圖案……”日前,在龍華區金貿街道電力社區“非遺傳承 親子共創”傳統文化課上,社區居民感受了扎染這一民族特色文化的魅力。這是海口依托豐富多彩的活動,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的一個生動場景。
“我們成立了‘石榴紅’志愿服務隊,依托隊伍開展各類宣傳活動,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真正走進各族群眾心里。”龍華區金貿街道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羅新建介紹,他還支持和引導萬綠園社區、電力社區推進互嵌式社區建設,促進各族群眾在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環境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海口市演藝有限公司作為專業團體,則通過創作舞蹈詩《黎族家園》《錦繡家園》、民族歌舞劇《追尋》等一批優秀民族文藝作品,參與國內國際演出、文化活動等方式,不斷挖掘、傳承、發展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海口市結合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海南黎族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等系列活動,廣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推動黨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規、民族知識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落地落實。
打造宣傳陣地
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學院課程體系,精心打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程;聯合市委統戰部、市民族事務局、秀英區打造教育實踐陣地,并將該陣地列為現場教學課程……這是海口市社會主義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項項具體舉措,也是海口市創新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陣地的生動體現。
“我們在海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瓊臺書院博物館開設了普通話微課堂,提升各族群眾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社會交往能力。”瓊山區黨派服務中心職員陳星帆介紹,她還聯合金鹿集團黨支部在金鹿燈飾城打造地攤夜市,為各族群眾提供就業機會。
海口市還依托學校建設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陣地,引導各族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0月16日,記者走進海口市瓊山第四小學看到,該校建設了民族團結專題展覽室,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植童心。
“我們搭建了科研創新、教學改革平臺,探索結合民族文化開發特色課程。”海口市龍岐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葉顏介紹,該校還建設了互鑒共融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平臺,推進海南、寧夏、甘肅、云南“四省六地六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項活動。
此外,今年海口市還推動龍華區、瓊山區建設口袋公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陣地,將民族團結的真切感和氛圍感融入各族群眾日常休閑娛樂生活中。
當前,在海南自貿港建設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各族群眾到海口投資興業、居住生活。我市凝聚各族群眾智慧,團結各族群眾力量,積極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推動和諧發展“幸福花”在椰城綻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