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完成超2400架次維修,服務近50家國內外航空公司
修飛機的新產業從海南自貿港“起飛”
海風拂過機坪,機翼如林,機尾高聳,扳手擰動的“咔噠”聲此起彼伏。海南自由貿易港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跨越國界的飛機檢修正在進行。
“這架來自約旦,那兩架來自越南……維修計劃排到了2026年底。”海航技術大新華飛維空港維修基地總監古志林介紹,自2022年投用以來,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完成超2400架次飛機維修,服務近50家國內外航空公司。
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工作匯報時強調:“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著力打造具有海南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主導產業優化升級”。
“總書記的話,讓我們備受鼓舞。這幾年,正是乘著自貿港對外開放的政策東風,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才建立起來。”古志林說。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和航空樞紐。作為自貿港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于2022年正式投用。
“海南有能力修大飛機嗎?一些境外航空公司有疑慮。”古志林說,為了爭取客戶,團隊到處跑市場,2022年10月,獲得第一單國際業務——維修一架國外航空公司的空客A320飛機。
“整個團隊繃緊弦,每個螺絲的力矩、每根線路的連接都反復確認。”古志林回憶,維修中需要的一個關鍵航材,如果從境外調貨,至少得半個月。“得益于自貿港的保稅政策,我們航材儲備充足,確保維修各環節無縫銜接。”古志林說,團隊的高效率,讓客戶代表當場豎起大拇指。
自貿港政策支持多有力?古志林算了一筆綜合賬:成本低,進境維修免繳保證金,企業無需被占用大筆資金,綜合維修成本降低10%到15%;效率高,建起保稅“航材超市”,相關零件一應俱全,不用繳稅直接“提貨”,維修周期更短;服務好,海關等部門創新航空器維修免關稅服務新模式,為飛機、航材提供綠色通道,確保進境維修飛機快速通關。
制度創新,吸引越來越多的境外航空公司從“頭回客”變成“回頭客”。越南越捷航空從最初的“送一架試試”,到送來近20架飛機;卡塔爾航空體驗過服務后,簽下3年近1億元的噴漆訂單……“以前是咱們盼著飛機來,現在是飛機排隊等著來。”古志林笑著說。
對外開放的沃土上,現代化產業體系拔節生長。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旁,海口美蘭空港吉耐斯航空發動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同樣一片忙碌。不久前,國內推力最大的15萬磅級大型發動機試車臺在這里成功試車,可滿足全球主流航空發動機機型的測試需求,標志著公司對飛機“心臟”修復能力大大提高。
“我們正在補齊產業鏈的關鍵短板。”公司總裁吳棟陽說,下決心攻關,離不開自貿港“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的支持,“自2021年政策實施以來,引進生產設備不收關稅,實打實省了1億元,讓我們能把錢真正花在刀刃上。”
產業鏈的完善升級,古志林感受很深:“最初,我們只能做機體維修,客戶有別的需求,還要飛去其他地方。現在,產業生態逐漸完善,附近就能提供各種服務。”
據海口海關統計,今年1—10月,海口空港綜合保稅區保稅維修貨值達478.6億元,同比增長71.8%。從“零關稅”進口維修航材,到“零關稅”購置生產設備,再到“零關稅”引進整架飛機……一條覆蓋“零部件—生產設備—整機”的航空產業鏈,在海南逐漸成形。
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國際往來更為頻繁,海南的上空將更加繁忙。“對我們來說,這意味著更大的舞臺。”機庫外,又一架國際航班平穩降落,古志林轉身投入新的忙碌。
(原載于2025年11月8日《人民日報》記者孫海天)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