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金棕櫚熱帶植物種質資源科技產業園打造特色農業“種苗引擎”
新奇特優“金果果” 產業轉型“香餑餑”

11月11日,海口金棕櫚熱帶植物種質資源科技產業園負責人在查看園內水果生長情況。 記者 蘇弼坤 攝
連片的果樹上長滿了果實,空氣中彌漫著清甜的果香。
11月11日,記者走進位于瓊山區云龍鎮的海口金棕櫚熱帶植物種質資源科技產業園。渾身長刺的木鱉果、飽滿圓潤的黃晶果、青翠欲滴的巧克力果……來自全球多地的4000多種熱帶植物種質資源匯聚在這里,成為熱帶植物的“寶庫”。走在園區,觀賞品嘗新奇特優熱帶水果,如同體驗一場融合熱帶風情與農業科技的“全球花果之旅”。
千畝“奇珍”匯聚 特色品種助力產業突圍
金棕櫚熱帶植物種質資源科技產業園占地2000余畝,園區的黃晶果種植示范區內,圓潤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用手輕觸,果皮光滑細膩。工作人員介紹,園區科研團隊雜交選育的金晶1-6號黃晶果優良新品種,已經具備大規模商業化種植推廣的條件,不僅果肉清甜多汁,還具備耐儲存、易運輸的優勢,已在海口周邊鄉鎮及省內其他市縣、云南西雙版納等地推廣種植面積超萬畝,幫助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這就要求我們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向科技要產量、要效益、要競爭力。”該產業園負責人張少華說,封關運作后,境外的貨物、資金和人員等都可以更加自由便利進出海南自貿港,也給海南傳統水果種植帶來挑戰和機遇。可從完善產業鏈體系、加強科技賦能等方面發力農產品加工產業,這正是海南農業突圍的核心方向。封關運作讓熱帶種質資源引種更便捷,企業和農戶在海南就能完成新品種申請,為特色品種落地掃清了障礙。
創新種源培育 政企協同賦能產業升級
在園區占地2000平方米的生物組培育種工廠內生機盎然,培養室內一排排裝在袋中的幼苗在營養液中茁壯生長。“這里是特色農業的‘種苗引擎’,我們會持續觀測這些引進品種在海南氣候下的表現,篩選出最適配的品種進行規模化推廣,為封關運作后的產業轉型打下基礎。”張少華介紹,目前工廠已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20多個特色農產品品種,涵蓋蕉科、禾本科類等多個新品種,年育苗能力達1000萬株,規模化供應能力可有效滿足市場需求。
對于封關運作后的發展,張少華有著清晰的規劃:隨著園區的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公司將從新奇特優熱帶珍稀水果的引種、育種、生產示范、技術培訓、產品回購、銷售的全產業鏈發力。以“種苗+技術服務+回購銷售”的合作模式,在全省發展黃晶果、冰淇淋果、紅牛釋迦等超10個農業產業集群,通過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將這些水果銷售到各地;同時,利用自貿港政策優勢,園區將建設成為新奇特優熱帶水果種質資源的全球中轉基地,將種苗銷往全球各地。
目前,除了今年國慶長假開門迎客的全球花果之旅生態景區,園區還在加緊建設冷泉咖啡、火車頭餐廳、兒童公園等配套設施,未來將結合特色水果采摘、熱帶農業科普等項目,吸引游客和研學群體。“我們要讓農業不僅能產出農產品,還能創造更多文旅價值,并且通過技術指導、種苗供應等方式,帶動更多種植戶參與特色品種種植。”張少華認為,抓住種質資源這個核心,做好品種升級和產業鏈延伸,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