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至17日,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屆教博會以“匯聚·共享·創新——推動教育創新發展,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為主題,聚焦中小學科學教育提質增效、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等八大領域,吸引了全國近2000家單位參展。海口市共有11項優秀教育創新成果參展,占全省25項參展成果近半數,全面展示了我市基礎教育在課程改革、教學實踐與育人模式探索中的豐碩成果。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參展的《重構小學生習作新生態:小學生全息作文研究與實踐》,從寫作教學出發,重構習作三維全息模型,有效促進學生語言表達、思維發展與身心成長協同發展。海口市龍華區教學研究室參展的《“一體兩翼三拓展”初中語文單元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施》,以情境任務驅動單元學習,整合生活、教材與評價,實現單元讀寫評一體化,解決教學碎片化、讀寫疏離等教學問題。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的《尋味鄉土——“童心美術”校本課程群的建構與實踐20年之探索》,則以深厚的鄉土文化為根基,通過美術課程浸潤學生心靈,體現了學校在美育與非遺融合傳承方面的長期積淀。

展會期間,海口市教育局副局長趙暉和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院長潘華莉前往展區一線,指導并了解各成果項目展示情況,與團隊負責人深入交流,并強調要以此次教博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全國教育同行的交流互鑒,推動海口教育創新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助力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據悉,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自2015年創辦以來,已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教育盛會之一。本屆教博會舉辦論壇50余場、工作坊超千場,全方位展現了中國教育創新的蓬勃活力。海口教育正以堅定的步伐,在這場教育創新的時代浪潮中,發出響亮的聲音,貢獻智慧的方案。
下面
讓我們一起看看
海口市參展的11項優秀教育創新成果
↓↓↓
深度問辯:高中物理問辯教學的十年研究與實踐(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
課題聚焦學生學習浮于表面、缺乏深度思考,教師教學方法固化、課程領導力薄弱等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痛點,以提升學生物理核心素養、培養深度學習能力和助力教師專業成長為目標,在日常物理課堂教學場景中,通過問辯式課堂教學策略的落地實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思辨,促進深度學習發生,有效提升課程設計與實施能力,實現師生雙向成長與課堂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重構小學生習作新生態:小學生全息作文研究與實踐(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
“小學生全息作文研究與實踐”基于全息理論的動態關聯性與分形迭代特征,針對小學習作教學“系統斷裂”與“能量阻滯”等問題,構建全新教學范式。

該教學范式含以下三重寫作教學系統升級路徑:素養目標全息映射建立“作文→全人”培養體系,培養觀察力、想象力等底層能力;內容分形迭代模型設計“螺旋+雙軌+同步”梯度鏈,形成科學訓練序列;課堂全息賦能模式獨創“二一三一觀察”“N+1+1想象”“L—S—W思維”三種模式,搭配“點穴式量表+齒輪式互動+過程性檔案”全息評價,實現寫作全流程透視。
經海南33所學校實證,此成果使學生寫作熱愛度提升37%,作文字數增加20%-30%,獲新華社、海南廣播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先后被評為海南省“優秀課題”和省級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重點推廣項目。
指向思維品質培養的創意實踐活動設計與應用(海南華僑中學)
“指向思維品質培養的創意實踐活動設計與應用”項目組匯聚小初高一線教師力量,以“思維品質”培養為核心目標,依托綜合實踐活動,通過理論創新、活動設計與制度保障三位一體的系統化探索,構建了小、初、高循序漸進的思維品質培養目標體系。在此基礎上,項目組凝練形成“‘創·科·美’生活觀”教育理念,并逐步確立了“基礎體驗—深度探究—綜合創新”螺旋上升式的活動范式。該實踐體系呼應“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實踐”的育人導向,契合新時代育人方式變革的內在要求。

四維協同·三化驅動:新時代小學科學教育資源整合創新實踐(海南白駒學校)
海南白駒學校聚焦小學科學教育三大痛點,構建“學校-高校-社會-家庭”四維協同資源體系,以數智化、項目化、成果化三化驅動教學創新。整合紅色、本土資源開發特色課程,聯動高校與社會場館搭建實踐平臺,常態化開展家庭科學活動。實踐以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大幅度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顯著增強,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格局,成果獲權威認可并輻射多所學校,為小學科學教育提供可復制的實踐范本。

三維融合·四級進階:美術創意實踐素養培養的十年探索(海口市海景學校)
海口市海景學校中小學美術創意實踐素養培養項目聚焦中小學美術教育困境,提出“三維四階五平臺”創意實踐素養培養模式。“三維融合”立足主題本土化、思維多元化、表達個性化;“四階進階”按1-2年級筑基、3-5年級發展、6-7年級深化、8-9年級創生分層賦能;“五平臺”整合藝術場館、非遺工作室等資源構建美育生態圈。通過課程重構、教學創新、共同體構建與多元評價,實現從碎片化教學到結構化育人,為新時代美術教育提供可借鑒的實踐路徑。

科學教育引領十二年一貫制新優質學校高質量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海口實驗學校)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海口實驗學校集中呈現了以科學教育為核心引領的辦學成果。展品是學校“十二年一貫制”科學教育體系的生動縮影:從體現航天夢想的精密模型,到融合數學規律的編織技藝,再到探索材料科學的雅致扇子與版畫,無不貫穿著科學思維與人文美感的融合。這些成果系統展示了學校通過“做中學、創中學”的科學實踐路徑,打破學段壁壘,實現科學素養的連貫培養。通過以科學教育為引擎,激發各學段學生的創新潛能,有力印證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路徑,贏得了與會者的廣泛贊譽。

尋味鄉土——“童心美術”校本課程群的構建與實踐20年之探索(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
“尋味鄉土:童心美術課程群的構建與實踐”是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深耕20年的美育成果,課程以“課程綜合”為核心,融合海南騎樓、藍染等非遺、傳統水墨畫、版畫等,構建“2+4+N”多融合課程群模式。立足兒童視角,遵循“童眼看世界、童心感知世界、童趣表達藝術”,通過三大路徑開設17門課程,按低中高年級梯式推進教學,助力學生提升藝術素養,深化本土非遺認知,培養傳承地域文化的海口少年。

一核三冊四維八方:小學科學探究實踐活動教學體系構建與城鄉應用(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
本成果聚焦解決新課標下探究實踐活動落地難的核心問題,創新構建了以核心素養為“一核”引領,提供覆蓋課前-課中-課后的工具化“三冊”資源支撐,形成“知識奠基→觀察啟航→實踐深化→評價反哺”的“四維”能力生長閉環,并運用啟動層、核心層、拓展層“八方”系統策略激活課堂的教學體系;該體系通過城鄉學生對照實驗驗證效果顯著,形成了可推廣的普適性解決方案,有效賦能城鄉教師并助力小學科學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一體兩翼三拓展”初中語文單元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海口市龍華區教學研究室)
2018年至今,該成果從群文閱讀到大單元教學,歷經了七年的實踐、思考與沉淀,已經完成了教學設計集、學生作文集若干冊,并形成了可操作可推廣的教學范式,成果主題特色是本土資源融合,任務驅動學習、讀寫評一體,主要解決了語文教學碎片化、讀寫疏離、教評失衡等問題。目前成果在全省各類培訓活動中展示多次,已經影響輻射至三亞市、瓊海市、臨高縣等市縣。

一主?兩翼?三結合:小學德育方式的創新與實踐(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學教學成果《一主?兩翼?三結合:小學德育方式的創新與實踐》聚焦德育內容碎片化、家校社協同不足、評價方式單一等問題,構建系統化德育新生態。以“一月一主題”為主線,整合課程與活動“兩翼”,實現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協同育人。通過特色課程、品牌活動、數字化平臺及“自主化”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品德行為提升、教師能力發展,并在多校推廣中成效顯著,獲省級課題優秀結題及媒體的廣泛報道。

以美育浸潤行動助推鄉村學校教育提質的研究(海口市第十中學)
“美育賦能鄉村教育”項目致力于解決鄉村美育師資短缺、校本課程與本土文化脫節等問題,秉持“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享受優質美育”的價值理念,通過先授“魚”滿足教學需求,再授“漁”滿足發展需求,指導鄉村美育教師開發富含本校、本地域印記的美術課程,創造性實施鄉村美育浸潤行動,顯著提升了鄉村學校的自主發展能力。

該項目已在海南省和貴州省多所鄉村學校成功實踐,先后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海南省美育創新優秀案例一等獎和全國美育創新優秀案例二等獎。其“海南模式”正逐步向全國推廣,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美育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成功范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