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風拂面,潮涌南海。“十四五”以來,海口搶抓機遇、深化合作,堅定不移踐行“開放為先”理念,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主動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在國際合作的廣闊道路上蹄疾步穩、篤行致遠。

11月14日,在海口秀英港集裝箱碼頭,貨輪停靠在泊位旁,有序進行裝卸作業,現場一派繁忙。記者 蘇弼坤 攝
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戰略目標,就是要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作為自貿港核心引領區,海口正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匯點建設,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強化外資招引,深化務實合作,持續提升海口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聚力打造自由便利開放之城。
架橋筑梁 拓展合作“朋友圈”
11月18日,海南鄧白氏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辦公區內,清脆的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交織成數字時代的獨特韻律。海量全球商業數據于此匯聚,并在經過深度分析后,轉化為企業精準決策的核心動能,為中國企業鏈接世界搭建起無形的數據橋梁。
作為創立于美國的全球知名商業信息服務機構,鄧白氏早在2022年便瞄準海口的開放優勢,將重要戰略布局落子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海南鄧白氏隨之正式啟動運營,開啟了與自貿港共成長的征程。

今年7月,在海南省2025年暑期人才對接會現場,外籍求職者與招聘單位工作人員溝通交流。記者 康登淋 攝
“2023年11月,海南鄧白氏成為海南首家通過數據出境安全評估的企業,至今已累計處理超過15萬家企業的鄧白氏編碼?申請。”鄧白氏中國區總裁吳廣宇介紹,今年2月,海南鄧白氏成為獲得國家工信部批復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試點的首批13家外資企業之一,其打造的供應鏈評價服務中心,幫助中國企業與全球買家建立起有效鏈接,為企業“走出去”搭建了堅實橋梁。
開放的廣度,決定發展的高度。“十四五”以來,海口立足區位優勢,以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中國僑商投資(海南)大會、世界自由區組織大會等多元平臺為紐帶,既深化與世界各國及地區的交流合作,更打破地域壁壘,推動與國內兄弟省市的“飛地”抱團,讓開放的“朋友圈”既連“國際”又接“國內”,合作層次越拓越深。
海口國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園區與廣州高新區合作共建的廣東海南先進制造業合作產業園,目前已引進企業766家,總投資135億元。11月10日,海口國家高新區與武漢東湖高新區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生物醫藥領域推動專業服務平臺落地,依托優勢政策加速國外創新藥械落地實現地產化。
政策賦能 企業緊抓新機遇
近年來,海口與東盟貿易額逐年攀升,東盟已成為海口最大貿易伙伴之一。10月29日至31日,2025“海口—東盟國家駐廣州總領事館對話會”舉行,東盟國家駐廣州、駐海口總領事和領事,駐華機構代表、商協會代表及政企精英等,與海口政企代表現場交流,共商發展新路徑、共拓發展新空間。
“泰國高校、研究機構及商協會正聯合研究海南自貿港政策機遇,希望進一步深入探尋對瓊合作空間。”參會的泰國駐廣州總領事沈勇俊說。
營商環境是對外開放的核心競爭力。來自加拿大的加綠巧食品制造業(海南)有限責任公司,是自貿港政策紅利的直接受益者。2021年在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與自貿港“結緣”后,該公司果斷選擇落戶海口江東新區。

10月30日,在2025“海口—東盟國家駐廣州總領事館對話會”現場,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的工作人員與參會嘉賓就相關業務展開交流。記者 蘇弼坤 攝
“海南自貿港‘雙15%’稅收優惠政策及加工增值30%貨物內銷免關稅政策,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孟偉偉坦言,依托海口相關部門和園區提供的全方位政策支持與服務保障,公司快速完成從簽約到投產的全流程銜接,已建成3條生產線,年產值達8000萬元,產品種類已有100多種。
“海南自貿港即將迎來全島封關運作的歷史性時刻,這是海南的新起點,更是廣大僑商深度參與中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的新機遇。”11月6日,前來海口參加2025中國僑商投資(海南)大會的中國僑商聯合會會長、泰國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表示,該集團將發揮國際化供應鏈資源優勢,推動熱帶高效農業產業園區在海南落地。
聚才引智 打造宜居“棲息地”
人才是開放發展的第一資源。海口以優惠政策為引力、以宜居環境為支撐、以不斷升級的便利化服務為保障,讓越來越多國際人才選擇扎根椰城,成為海口開放發展的受益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點開電子社保卡APP,就可以查看工作許可信息,不需要再隨身攜帶實體證件,還能享受社保卡‘一卡通’服務,太方便了。”近日,來自英國的楊龍賢(David Adrian Janke)告訴記者,十多年間他輾轉中國多地,最終被海口日漸完善的創業環境吸引而定居。

2024年12月,在第十八期椰城國際沙龍暨中國藤編藝術交流座談會上,外國友人與市民一起動手編織杯墊。本報記者 康登淋 攝
外籍人才青睞的背后,是海口持續優化外籍人才服務的努力。今年以來,市委外辦聯合市旅文局等16個部門建立協同工作機制,推動4A級景區英文導覽全覆蓋,服務場所增設英文標識、翻譯機及涉外窗口,“海汽e行”支持護照購票,“投資海口”英文網站新增小程序服務入口等。市委外辦還牽頭開展內容豐富的涉外培訓,提升各相關部門與單位的涉外英語實操水平,強化其禮賓禮儀、國際規則運用及營商環境優化等能力。
“我們將依托品牌外事活動,深化國際友城合作交流,全力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交流,為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引領區注入強勁外事動能。”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林芊的話,勾勒出海口“十五五”對外交流的發力方向。
從工作辦事到生活出行,全方位的便利服務讓國際人才在海口安居樂業,也更愿意主動為這座城市“代言”。椰風海韻間,一座聯通世界、機遇涌動的開放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記者手記
以高水平開放筑就海口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南海見證著城市的蝶變,椰風鼓蕩著開放的氣息。采訪中,一組組數據、一個個案例,讓我深切感受到海口以開放破局、向世界聚力的堅定步伐。這座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驛站的城市,正以建設自貿港核心引領區的擔當,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書寫著高水平開放的新篇章。
海口的開放,是內外聯動的雙向奔赴。對內,與廣州、武漢高新區“飛地”合作,深化粵桂瓊協同,構建區域發展合力;對外,47個國際友城遍布全球,2024年對東南亞進出口增長84%,“海口—東盟國家駐廣州總領事館對話會”搭建起務實合作橋梁。這種“內外并舉”的布局,讓海口既成為國內產業聯動的樞紐,也成為鏈接“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

海口的開放,更是以人為本的溫暖實踐。細微之處的服務升級,讓國際人才更愿意扎根。正如吳廣宇所言,安心的營商環境與宜居的生活氛圍,是企業與城市共同成長的關鍵。
站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即將全島封關運作的歷史節點,海口的開放之路更顯清晰: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區域聯動為支撐,以人才集聚為動能,以高水平開放筑就高質量發展新高地,為服務新發展格局注入不竭動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