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破解“逢雨必澇”難題
“一點一策”推進24個積水點銷號
海甸溪雨水泵站項目現場,施工人員在基坑內搭設腳手架。記者 蘇弼坤 攝
一面錦旗,道出十年積水終結的感激與欣喜。
8月11日下午,海南金盛達家居建材商城商戶代表團將一面寫著“十載困局一朝解,萬民感恩水務情”的錦旗送到海口市水務局。“商城門口的積水點經過改造后,再也不積水了。商戶們委托我來送錦旗,表達大家的感謝之情。”海南金盛達家居建材商城副總經理田斌動情地說。
群眾的錦旗是對積水點改造成效的充分肯定。記者從海口市水務局獲悉,“十四五”以來,海口已消除19處積水點,有效改善了市民出行。針對全市現存的24個主要積水點,該局正按“一點一策”方案推進治理,力爭2027年底基本消除歷史遺留、嚴重影響生產生活秩序的易澇積水點。
濱海立交橋東南側景灣路,排澇泵站正在火熱建設中。記者 蘇弼坤 攝
全速推進 全城施工“掛圖作戰”
“前段時間下了好幾場大雨,商城門口都沒積水。”田斌回憶,金盛達建材城大門前有一次積水1.2米深,每天8000多輛車進出受阻,商戶們苦不堪言。如今,車輛川流不息,他笑著豎起大拇指,“改造真見效,下雨天出入順暢多了。”
丘海大道延長線北接秀英港、南連繞城高速,自2009年建成后便是海口最繁忙的貨運通道之一。2024年9月,海口啟動丘海大道延長線金盛達段積水點改造工程。今年6月,雨水管網剛完工就迎來多輪強降雨考驗,該路段未出現積水情況。“排水能力從1.9立方米/秒提升到13.3立方米/秒,翻了7倍。”業主單位海口建工集團路橋公司項目經理吳清福介紹,該項目預計本月底完工。
海甸二東路工商銀行段同樣“逢雨必澇”。這里由于地勢低于海平面,高潮位時不僅雨水排不出,海水反而倒灌。今年2月,海甸二路災后重建工程進場施工,海甸溪雨水泵站啟動建設。建成后,泵站將通過“強排”方式,把該路段匯集的雨水抽排至海甸溪。眼下,泵站基坑支護與底板混凝土已澆筑完成,預計今年年底投運。屆時,這一頑固積水點有望被徹底治理。
在濱海立交橋東南側的景灣路,機器轟鳴,旋挖鉆、振動錘、挖機齊上陣,這是龍華區大同溝片區排水管網維修及更新改造工程項目施工現場,一座按30年一遇內澇防治標準設計的排澇泵站正在加速建成。施工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趙勇底氣十足地說:“項目啟用后,即使暴雨來襲,道路積水也能控制到15厘米以內,且1小時內退盡。”
龍華區大同溝片區排水管網維修及更新改造工程項目還同步對龍華二橫路、玉河路、濱河路、龍豐路、廣場路、廣場橫路、濱海新村街巷新建分流制污水管,重點改造華信路、泰華路排水系統,并對14個小區實施清污分流、7處錯混接點進行糾正。目前,項目整體進度已達40%,預計2026年8月底全面完工。
放眼海口,一個個積水點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進。海口市水務局排水管理科科長翁克寧介紹,該局將堅持“一點一策、掛圖作戰”,確保每個積水點早日銷號,讓市民雨天不再“看海”。
丘海大道海瑞橋附近,排水中心工作人員在查看地埋式一體化排澇泵站的配電柜運行情況。記者 蘇弼坤 攝
百姓口碑 積水退去幸福升溫
老百姓的口碑,就是項目的金杯。積水點改造的成效,不在竣工報告里,而在不再踮腳蹚水的腳步里,在一句句最樸素卻最有分量的“出門方便了”的話語里。
“以前一下雨,店門口水深能到小腿肚。”近日,位于龍華區義龍西路與義龍東路交叉口的五金店老板陳耿升說,“我在門檻焊了兩塊擋水板,可再大的板也擋不住心慌,就怕水漫上來淹了貨。”如今,他打算把擋水板拆下來,“從去年開始就沒有積過水了,下雨天再也不用愁。”陳耿升笑容里的輕松,是義龍路片區及萬國西路積水點改造工程最真實的注腳。
義龍路片區地勢低洼,舊管徑小,雨季一到,海水頂托、雨水倒灌,整條街像被掐住脖子,水泄不出去。2023年8月,施工隊進場:1.7公里雨水方涵、3公里污水管網、兩座強排泵站、路面重新鋪筑,地下地上一起“換血”。2024年11月25日,項目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蒙先生家住龍昆下村南九巷,過去雨聲一響,大家都不敢出門,“如今巷子里連個水洼都沒有,大家都夸政府干了一件大好事。”
龍昆溝下游段曾是海口最擔心的“腸梗阻”,原來每秒只能排45立方米水,臺風一來就漫堤上道。治理后,過水能力提到每秒68立方米,排澇能力提升到5年一遇標準。今年7月20日至21日,受臺風“韋帕”影響,海口24小時最大降雨量萬綠園站達到314.3毫米,比五年一遇24小時降雨量標準(281.6毫米)還超出11.6%。“臺風‘韋帕’強降雨期間,龍昆溝下游治理段泄洪效果明顯,下游段河道未發生漫溢道路現象。”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水務所所長侯之吉說,改造后的龍昆溝經受住了暴雨的考驗。
口碑不止在義龍路、龍昆溝下游傳播,“十四五”以來,海口已成功啃下包括長濱路五源河體育館段、濱海大道海口港段、白龍南路瓊苑賓館段等在內的19處積水點“硬骨頭”。每處治理,背后都有一串串暖心改造的故事。
途經濱海大道南港碼頭段的大貨車司機李師傅如今最開心,“下雨天再也不用繞路了,一趟能省下40分鐘!”在萬國西路義龍中學段,學生家長符先生感慨,“現在接孩子從容多了。”
海甸溪雨水泵站項目現場,施工人員在搬運鋼筋。記者 蘇弼坤 攝
一點一策 三年攻克24個積水點
“海口作為濱海城市,地勢南高北低,常年降雨量大,暴雨天受高潮位海水頂托影響,部分城市道路積水無法有效疏排。”海口市水務局副局長曾衛華介紹,城市內澇發生的原因,需從地勢、排水設施、排水管網等多方面具體分析,如有的管網建設標準較低,排澇能力不足;有的管網尚未實現雨污分流,排澇空間易被擠占等。
今年,經過全面排查,海口梳理出55個積水/易澇點,其中24個位于主干道,對百姓出行和生產生活影響顯著。為此,《海口市城市內澇治理三年行動攻堅工作方案(2025—2027年)》應運而生,計劃通過23個積水點改造項目解決24個主要積水點,啃下這塊“硬骨頭”。根據方案,2025年底計劃消除瓊山區白駒學校、海甸島五中路等4個易澇積水點;2026年底計劃消除龍華西路等14個易澇積水點;2027年度計劃消除椰海大道南北物流園段等6個易澇積水點。
積水點治理的核心智慧,在于“一點一策”的精準施治。如海關溝流域清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項目,解決金龍路龍華西路口段積水點;龍華路(龍昆北路至濱河路段)道路改造及排水防澇工程項目,解決龍華路海醫門口段積水點;海甸二路災后重建工程,解決海甸二東路工商銀行段積水點……
除了工程改造,海口更在機制上求突破,從硬件升級到管理提效,形成了治理內澇的閉環體系。如將通過強化雨后復盤,細化積水情況梳理,對輿情集中的點位建立常態化排查機制,“一點一策一排查”確保問題根源不反復;強化閘門管控機制,建立以“優先排澇”為核心的響應機制,責任到人保障雨情來臨時閘門及時開啟。
如今,23個積水點改造項目中,15個項目已開工建設,8個項目正開展前期工作。隨著積水點改造項目的推進,全市多條道路圍擋施工,給周邊居民和過往行人帶來不便。“我們將督促施工單位加快建設,早日改造好積水點,還路于民,希望市民多多理解和支持。”曾衛華表示,海口將以三年攻堅為抓手,不斷補齊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短板,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和安全韌性,為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引領區、打造“六個之城”貢獻力量。
經過治理解決了積水問題的龍昆溝,成為龍昆北路一道亮麗風景線。記者 蘇弼坤 攝
記者手記
蹚過積水,觸摸城市溫度
連日來,從金盛達建材城到龍昆溝下游,再到萬國西路、義龍路、白龍南路等路段,我一路踩著曾經沒過小腿的“記憶水位”回訪:在金盛達建材城門口,金盛達家居建材商城副總經理田斌見到我后,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們商城門口再也不積水了。”在義龍西路,五金店老板陳耿升指著門口的擋水板說:“這條擋水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在群眾的真實感受中,我深刻體會到:積水點改造不是冷冰冰的工程名詞,而是把“城市之痛”變成“百姓之安”。
積水之痛,如何解?海口給出的思路很明確——“一點一策”。把24個積水點當成24道不同的“應用題”:有的加泵站“強排”,有的給管徑“擴容”,有的做清污分流“騰空間”。工程隊帶著圖紙“掛圖作戰”,市民則通過手機里的“積水地圖”實時監督。一場暴雨就是一次“隨堂考”——積水數據、現場成效,所有結果一目了然;答錯了,立刻改。
最打動我的是居民們不約而同提到的細節:雨靴束之高閣,孩子放學不用背回家,貨車司機不再繞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確幸”,正是城市治理最好的答卷。積水退去,幸福升溫,接下來海口將用三年時間證明:只要方法對、決心夠,再頑固的“內澇”也能被治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