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九九精品视频,久久久www免费人成黑人精品,欧美亚男人的天堂,91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南海風云
1949,海南特區長官之爭的臺前幕后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鐘一 時間:2010-10-08 15:28:39 星期五

  3.第二方案

  現在常見一些報刊轉載“三種方案”的說法,說的是蔣介石在敗退臺灣時制訂了三種方案的,其中第二方案就是以海南島為最后退路的。

  葉永烈在《國共風云》(廣州出版社,1997年版)中就這樣描述:蔣介石在危敗之際,原本制訂了三種方案:一是以四川為中心,西南為根據地,走當年抗戰的老路,與毛澤東長久對抗。二是以海南島為最后退路。三是以臺灣為最后退路。如果這三種方案都失敗,則退到菲律賓,組織流亡政府。重慶、成都、西昌的接連失守,使蔣介石的第一方案宣告破產。就在打下西昌之后,半個多月——(1950)四月十六日傍晚六時半,幾百艘木帆船從雷州半島出發,朝南駛去。薛岳知道海南島難保,曾面見蔣介石,請求從海南島主動撤退,遭到蔣的拒絕。蔣介石說:“海南島是反攻大陸的跳板,不可放棄。”經過十多天的戰斗,海南全境已是解放軍的天下。于是,蔣介石第二方案又告破產。這樣,蔣介石別無選擇,只能實行他的第三方案——以臺灣為最后退路。這樣,毛澤東和蔣介石以臺灣海峽為“楚河漢界”,繼續對立著。

  按照這種說法,則蔣介石是在海南島獲得解放之后,也就是說在他的第二方案宣告破產的情況下,改為實行以臺灣為最后退路的第三方案的。實際是,這種類似于沙盤推演式的結論,似是而非,在邏輯推理上和歷史事實上都不成立。僅僅就文中蔣拒絕薛岳說“海南島是反攻大陸的跳板,不可放棄”,就難以取信。海南戰役對于蔣介石而言,正是主動“撤出海南”、“棄守海南”的。為此,蔣介石于1950年5月16日還發布了所謂的《為撤退舟山、海南國軍告大陸同胞書》,蔣經國也一度為“撤退海南”辯護。

  更何況,“三種方案”的說法,完全看不到在下野之前,蔣介石已經做好撤退臺灣的各項準備,包括人們已熟知的黃金運臺,也完全看不到1949年海南是蔣桂這國民黨內兩大勢力較力的重要場所,蔣氏心腹陳誠籌計海南,桂系大將白崇禧更是以海南為退路,甚至一度還做好將國民政府遷到海南的準備。

  歷史真的不是歷史學家的沙盤推演。

  4.向華辭任張發奎

  陳誠給蔣介石的建議,請張發奎前往海南主持軍事,到頭來,蔣介石是任命張發奎為海南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1月18日,即蔣介石在下野的前三天,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薛岳為廣東省主席、張發奎為海南特區行政長官、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朱紹良為福州綏靖公署主任、張群為重慶綏靖公署主任、余漢謀為廣州綏靖公署主任、陳誠為臺灣警備總司令;1月19日,再任命朱紹良為福建省主席、方天為江西省主席;1月20日任劉攻蕓為中央銀行總裁。

  部署既畢,蔣介石才于1月21日10時許發表引退文告,宣布“身先引退”,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當日下午,蔣飛杭州轉奉化。

  據陳誠回憶:“總統引退之日,除任命湯恩伯現職外,并明令薛岳繼宋子文為廣東省政府主席,余漢謀為廣州綏靖公署主任,張發奎為海南特別區行政長官,朱紹良為福州綏靖公署主任,張群為重慶綏靖公署主任。”

  立法院于1948年8月15日通過將海南改為特別行政區,蔣介石于1949年1月18日任命張發奎為海南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其法理根據就是據此。

  2月1日,粵、穗各界歡迎、歡送余漢謀、薛岳、張發奎三位將軍大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到會2000余人。余、薛聯合致答詞。但是,張發奎卻因不愿去海南就職,另致答詞。

  張發奎為什么不愿去海南就職呢?目前為止能看到的說法是,張發奎因提出“有兵”、“有糧”、“有權”等一系列先決條件未獲解決,以“在此局勢下,事未易為”為由,辭而不就海南行政長官。

  曾任海南特區警備總司令部制外少將、高級參謀的海南文昌人林薈材,解放后在其《蔣幫在海南島的最后掙扎及其覆滅》中回憶說:“1948年,蔣介石在沈陽、錦州、天津等戰役迭遭慘敗后,冀以海南為基地,重整旗鼓,繼續進行反人民的內戰。1948年8月15日,由立法院通過將海南改為特別行政區。蔣為了加強他對華南后方基地的控制,假手廣東軍閥以控制廣東,在1月21日,分別發表余漢謀為廣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岳為廣東省政府主席、張發奎為海南島特別區行政長官兼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以代替猬集華南專政大權于一身的宋子文。”

  林薈材說:“這項‘總統’任命發表后,余漢謀、薛岳即先后到廣州接管廣東軍政大權,唯張發奎因他所提出的‘有兵’、‘有糧’、‘有權’等一系列先決條件未獲解決,以‘在此局勢下,事未易為’為辭,不允赴海南長官之任。國民黨中央只好另行物色海南長官人選,而調張為陸軍總司令。”

  張發奎(1896-1980),字向華,廣東始興人。早年加入同盟會,1921年任孫中山大本營警衛團營長。1926年初,身為國民革命軍南征軍第十二師副師長的張發奎率部橫渡瓊州海峽,討伐退縮在瓊崖的鄧本殷殘部。1926年又率部北伐,參加攻克汀泗橋、賀勝橋及武昌等戰役,屢建戰功。抗日戰爭時期,歷任第八集團軍總司令、第四戰區司令長官、第二方面軍司令長官等職,參加指揮淞滬戰役、武漢外圍戰等戰役。日本投降后,任廣州地區受降主官。廣州行轅主任職后,賦閑廣州,后游覽港澳,去南京候命。

  張發奎終是沒有能到海南上任,令人感慨的是,他對建設瓊崖一度信心十足,抗戰勝利后,他視察海南,表示相信經過二三十年的努力,能使瓊崖成為現代化的國防基地。1949年7月,張發奎辭職去了香港。在他帶走的文件中,既有他1937年至1947年的日記,也有一份《海南島資源與建設計劃》。張發奎的歷史地位很重要,寓居香港后,海峽兩岸都通過各種渠道做了不少工作競相爭取他,但都不成功。1980年3月10日,張發奎病逝香港,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葉劍英即發唁電給“張向華將軍家屬”,稱“鄉情舊誼,時所縈懷”;臺灣方面蔣經國特頒褒揚令,贊揚他“安內攘外,屢著勛勞”。

(編輯:謝軍輝)

網友回帖

       www.8x8x7.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原县| 万载县| 麦盖提县| 南乐县| 吴川市| 宣城市| 合水县| 太康县| 瓦房店市| 铁岭市| 泽普县| 黄陵县| 离岛区| 德钦县| 留坝县| 阿荣旗| 马公市| 毕节市| 南平市| 启东市| 尼勒克县| 罗山县| 吴川市| 麻栗坡县| 大余县| 琼结县| 贡觉县| 东安县| 腾冲县| 五原县| 凤山县| 丘北县| 固镇县| 宁化县| 出国| 新野县| 霍山县| 乐都县| 姚安县| 武清区| 怀安县|